中国资本为何流出?

越睿然越睿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问的比较主观,但我还是尽可能客观的谈谈我的看法。 中国是一个政府职能广泛介入市场机制的国家,在这种环境下,必然会导致某些资源从市场机制较为完善的地区向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地区进行转移——这里的资源既包括经济方面的,也包括非经济方面的(如环境、社会等)。因为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地方,政府的监管和调控能力就相对更强一些;而市场机制完善的地方,政府的调控和监管就显得力不从心。 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整个国民经济被高度的计划着,资源配置完全由政府指令性计划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政府干预的动机和能力问题,市场机制是无法发挥其配置资源的作用的。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源的跨地区的流动是自发的、自愿的,是一种“市场力量”在发挥作用。

但问题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全国统一实施的。早在1978年,改革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当时试点的地区并不多,且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非全面的市场经济。所以,在当时条件下,所谓的“资本流出”应该是非常有限的。 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从90年代开始的。这时候,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率先放开,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也开始向外输出资本,寻求利益最大化。因为这些地区市场化程度高,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资金供给充足并且需求旺盛,所以这些地方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开始外出投资,设立分公司或者生产流水线。这里的所谓“资本流出”其实质就是市场化进程中资源自发流动的产物。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尽管这些企业是在市场化环境中成长的,但从性质上他们仍然是国有或者民营的,他们的经营活动最终还是要受到政府的影响甚至操控。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企业的对外投资是有目的的:一方面他们要寻求高额利润,另一方面他们要借助海外资本的平台实现本土企业“走出去”,扩大市场份额和规模效应,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这里所谓的“资本流出”实际上就是在市场作用下,资源从效率较低的地区(或者说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地方)流向效率较高的地区(或者说市场机制较为完善的地方)。这是一种均衡,也是一种失衡与再平衡。

双薇诗双薇诗优质答主

资本外流并非意味着国内资产回报率低,而是在现有管制条件下投资者的选择,如果完全开放资本账户,资金也未必外流。

资本流出,通常是指本国资本流向外流,这是跨境资本流动中的一种。“资本流出”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含义。有的特指用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流出,而“资本流入”特指外国企业或个人等买下本国企业或者建造新企业的资金。有的包括对国外证券或者有价证券的投资(包括银行放款等),以及为旅游、留学、购买等临时目的而汇出的外汇。有的则将资本流动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各种不同形式的投资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银行贷款等划入长期资本流动(即国际长期投资)。而短期资本流动一般作为“资本流动”而与其他各种短期资金汇出入相加,与长期资本流动并列。

一、从汇率波动看资本外流

去年6月,我国发生了严重的股市大跌并引发汇率大幅波动,此后人民币持续疲软。在央行公布最新外汇储备数据后,更验证市场上对于资本外流加剧的担心。1月7日,央行公布了12月外汇占款数据,环比降幅扩大至3178.21亿元,创历史第二大降幅,仅次于8月的环比减少3188.48亿元。

有分析称,此前公布的外储下降1079亿美元,外汇占款下降3178亿元,存在将近2000亿元的差额,这部分资金可以理解为居民或企业自主结汇的部分。这显示出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居民,对外汇的持有偏好有大幅度的增加,这也印证此前普遍存在的资本外流的担忧。

随着12月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的下降,资本外流的势头有再次加剧的迹象。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外储外汇占款双降,货币宽松受抑,汇率维稳难。资本外流并非趋势性,但短期加剧将迫使货币政策从“时点宽松”转变为“时点中性”。

“央行会从原来的时点宽松转变为时点中性,”管清友指出,“为了保持外汇市场稳定,货币市场不能太宽松,但季度宽松的框架将得以保存。1月降准依然是大概率事件,但降息可能再次延后,货币市场利率低位运行,短端利率在春节前可能不降反升。外汇占款增速持续低迷将拖累M2增长,M2同比增速可能在春节后出现断崖式下跌。”

二、从热钱逃逸看资本外流

在国际投资头寸表中,有两组值得关注的数据: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直接投资具有“长期行为,规模稳定”的特征;证券投资却不同,具有“短期行为,波动剧烈”的特性,一般就是热钱。如果证券投资持续减少,就说明热钱在不断出逃。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如下(单位:亿美元):

由以上图表可知,证券投资在不断下降,直接投资基本稳定。这说明我国存在资本的持续净流出。从2014年3月的64848亿美元,跌至2015年12月的56190亿美元,19个月内下降了8658亿美元。

三、从居民藏汇于民意愿下降看资本外流

央行的外币存款(单位:亿元):

自2015年2月起,居民外汇存款就出现大幅增长,且一直在增长。尽管2015年12月环比降了42亿美元,但该数据依然很高,显示居民持汇意愿十分浓厚,藏汇于民意愿下降,资金向国外转移的势头比较严重,也即存在资本外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