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隆县怎么样?
武隆县地处重庆东南武陵山和乌江下游南岸,乌江次级支流大溪河穿境而过。东与彭水县和酉阳县接壤,西同南川区和武隆县邻界,南极秀山县,北毗贵州省道真县。东西最长处58公里,南北最宽54公里。幅员面积214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3万公顷,林地10万公顷。境内居住着汉、苗、土家、回、彝、布衣、壮、傣等16个民族,总人口28万人。
武隆县素有“三山八水”之说,地势大致为北高南低,山高坡陡,地形破碎。县境北部和西部为大娄山山脉,中为龙门山区,南部为武陵山余脉,大小山峦4634座,其中2千米以上的453座。县城海拔550—600米,武隆县城东43公里的火炉镇海拔120米。境内最高点为白马乡的大丫口,海拔2048.2米,高出城区1500多米。境内沟壑纵横,峡谷深邃,切割甚深(深切割度1—2千米),相对高差1000米以上的42处,其中1500米以上的15处。火炉至桐梓坡峡深1592米。
武隆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有耕地近30万亩,森林200万亩,其中原始森林28万亩,蓄积量50万立方米,活木4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和全重庆市平均水平。已初步查明的矿产有非金属矿16种35个矿点。硫铁矿储量567万吨,锶矿储量4万吨,均为重庆市仅存。武隆电力十分充沛,火电有乌江白马电厂5万千瓦机组和江口6000千瓦小水电。水电有乌江梯级电站的江口、白马、武隆、乌江渡四个电站,装机容量56.5万千瓦。县内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5座,200千伏变电站1座,200千伏线路7.5千米,35千伏线路5条、37千米,10千伏线路558千米,400伏及以下线路2163千米。
武隆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5月下旬开始至9月上旬结束,长达120天以上,最冷月平均温度在4—5℃以上),春秋相连,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无霜期长(280天以上),雨量充沛(1000毫米以上),雨热同季,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差异,垂直温度相差8—12℃,垂直降水相差400—6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水量1107毫米,年平均雨日161天,年平均无霜期285.5天。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十分丰富,是理想的“避署山庄”和动植物的研究基地。
武隆交通十分便捷,是渝东南地区主要交通枢纽,水陆交通相当发达,有乌江航运码头3个;陆路交通以武彭(武隆至彭水)公路为干线,县内公路达1211.3千米,通乡公路达100%,通村公路达64.1%。有渝黔铁路江家坝火车站1个,渝怀铁路(经重庆市渝中区、巴南区、南川区、武隆县、彭水县以及贵州省黔江区、湖南,怀化)在我县白马镇设货运站。正在修建的渝湘高速公路经江口镇至白马镇设收费站和停车区。
武隆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丰厚。自汉置涪州以来,隋唐五代及宋明各朝都是郡、县建置之地,历为黔蜀通衢,民风淳朴,文教昌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有乌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存,有距今2000多年的汉代摇钱树、汉阙,有唐咸通年间(860—873年)所建的全国最大的摩崖造像(145窟,1万尊),有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石门大峡谷绝壁悬棺葬,有南宋宝祐年间(1253年)所建世界第一悬挑式建筑川江石梁,有宋元明时期大溪河畔长达40千米的土家吊脚楼群,还有明清时代的土家山寨等。
武隆县文化绚丽多姿,民族风情奇特。古老的“啰儿调”、“摆手舞”、“哭嫁”、“陪十姊妹”、“牛王节”、“牛鬼戏”、“接龙灯”和“踩花灯”等民间艺术活动十分活跃,是著名民歌“啰儿调”的诞生地和全国民歌之乡,民间艺术“羊皮鼓舞”和民间工艺“火漆”被选入《中国民间文化丛书》,古老的土家“三句半”、“滚山珠”、“大凉伞”等民间歌舞闻名遐迩。